2016年开始,梅州市委、市政府启动了高素质人才“千人计划”,从西南大学、陕西师大、东北师大、华南师大等院校招聘了261名硕士研究生,1661名本科毕业生。他们专业素养高、教学理念新,优化了中小学师资队伍结构。
但就目前来看,梅州市优质师资引留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。全市在全省有影响力的名校长、名教师不多,全市普高、中职教师研究生学历比例分别为3.52%、3.7%,远低于省15%的要求,甚至优质师资不断外流。
“梅州近年来想了许多办法,引进了一些教师人才,但据我了解,梅州教育人才流失也比较多,如何留住人才、培养本地人才也是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。”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老师刘小妮,从小在梅州接受教育,大学毕业离开梅州后,一直关心、关注着梅州教育事业发展,她认为引进人才、留住人才和挖掘培养本地人才同等重要。
“千方百计调动教师积极性”和“实施名师名校工程”是大会提出的九大措施中的两项。会议要求,要在健全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增长长效机制的基础上,敢于打破“大锅饭”,奖优汰劣。比如,对高考成绩突出的学校,专门拿出职称评定名额,奖励优秀教师。拉开绩效差距,并善于利用校董会、基金会的力量,重奖骨干教师、一线教师,体现多劳多得。
改革教师评聘终身制,建立能上能下、能进能出的机制,将不适合教师工作的调整出教师岗位。同时扎实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,加快“去行政化”,赋予校长更多自主空间,让更多懂教育、有情怀、善经营的校长卸下“行政负累”,实现“专家治校、潜心治学”。
近期,五华县把深圳市高级中学副校长宋文钦,作为特需人才引进,担任远恒佳学校校长,推进民营集团化办学。蕉岭中学原校长林敏调任梅州市曾宪梓中学任校长……
“像这样的校长、老师,包括教育战线的其他优秀人才,我们要高看一眼、厚爱三分,该提拔的及时提拔,该重用的及时重用。这件事要当作一件实事来抓,出硬招实招重招,把人才抓到手,才能提升竞争力。”陈敏在会上说,要把引进名师、名校长作为全市人才工作的一个重点来抓,细化具体方案,专款专用,每年引进一批特别优秀的骨干教师和管理有成的名校长。另一方面,要立足本地抓培养,制定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,打造名师种苗库和名校长后备队伍。
同时,大会提出,教育基金要由奖教奖学并重,向“以奖教为主、奖学为辅”转变,以更加灵活的措施,增加一线教师的收入,弥补当前教师待遇偏低的短板。
“这极大地鼓舞了教育阵线上的从业者。”林铭绪说,教育大会上针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两大措施,在教师队伍中引起了极大反响。“从措施的具体内容可看出,政府部门深入实地,了解到教育及教师队伍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。措施的每一项都直击问题要害。”
求突破